科研处
首页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团队 >> 团队建设 >> 正文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工作简报(2018年第1期)

2019年05月05日 09:42  点击:[]

说明: 7e9cf760cadc5792f92f41e91b97089f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团队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

工作简报

2018年第1期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主编 2018年12月28日

本期要闻

v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参加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

所建所40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

v 刘志强院长应邀参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成

立60周年座谈会

v 梁志明教授漫谈“学术与人生”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参加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建所40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

2018年12月1日,我校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志强教授应邀参加了“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建所40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阶段,刘志强教授做了题为“广外的东南亚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规划”的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了我校东南亚研究的历程、目前的情况、未来的规划与学校的措施等四个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就如何广泛深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东南亚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问题,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参会代表做了交流探讨,引起了参会人员的热议。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均表达了与我校东南亚外语人才培养单位开展更密切的合作的强烈意愿。

说明: 刘志强教授做主题报告.png

刘志强教授做主题报告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的多名成员也积极前往旁听,学习,参加讨论,并珍惜机会,向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东南亚研究领域的老一辈学人请教。此外,现场还获赠了很多东南亚研究领域的图书成果。大家都表示此次前往参加活动,获益匪浅,受教良多。

说明: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成员参加研讨会.png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成员会后合影

据悉,成立于1978年的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东南亚及华侨华人专门研究机构之一。在数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东南亚所在东南亚历史、政治、华侨华人、宗教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被公认为中国的东南亚研究重镇之一。

我校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开设有东南亚各国外语专业的单位,在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区域与国别研究”发展之路时,与同在广州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加强合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志强院长应邀参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

成立60周年座谈会

2018年12月12日,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邀请,我院院长刘志强教授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参加“传承与创新——庆祝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成立60周年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讲话中,刘志强院长首先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随后以学术期刊《海洋史研究》(由挂靠在该研究所的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主办)为例,指出研究所成立以来尤其是当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已得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之后,刘院长向研究所几代学人守成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表达了敬意。最后,刘院长就我院东南亚语种专业与研究所联合开展东南亚国别史研究、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等事宜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初步意向。为学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开辟新的路径奠定了基础。

说明: 微信截图_20181213001447.png

刘志强院长发表讲话

座谈会于12月12日上午9:00—12:00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目的是为了庆祝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成立60周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历史学所取得的成就,谋划新的发展。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及研究所的研究生共计约50余人共同出席了座谈。

说明: 微信截图_20181213001555.png

“传承与创新—庆祝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成立60周年座谈会” 现场

据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1982年,历史研究所成立,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孙中山研究等研究室,后增设港澳史、明清经济史、当代史研究室。1986年,析孙中山研究室置孙中山研究所。2001年,历史研究所与孙中山研究合并为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2009年,以该所科研人员为依托,成立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该所主要职能是承担历史学研究,重点是广东地方史研究(含经济史、海洋史研究)、孙中山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港澳台历史研究、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保护研究。

梁志明教授漫谈“学术与人生”

2018年12月13日下午,应“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邀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梁志明教授到访东语学院,并在学院会议室(七教704室)为学院师生做题为“学术与人生”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东语学院院长、创新团队负责人刘志强教授主持,学院各系师生参与了讲座。

梁志明教授从东南亚研究的重要性谈起,指出中国(尤其是华南地区)自古就与东南亚国家地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悠久的历史渊源,加之当下交流与合作的需要,都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东南亚地区的理解和研究。

随后,梁教授围绕讲座主题,从自己的求学受教育经历和学术研究经历两个方面,谦和地回顾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平凡的一生”。

说明: 讲座现场

学院师生认真聆听梁教授讲座

谈及自己的求学受教育经历,梁教授表示自己于1935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里,6岁起入读私塾,自幼受孔孟之道的熏染。抗日战争——长沙会战期间,全家逃难湘西时,曾入读湖南国立师范学院附属小学。1945年随家人返回长沙后进入教会学校继续完成小学学业,最终以全年级第三名的成绩保送进入当时的雅礼中学完成中学学业。这一过程中,自入教会小学开始,跟随牧师学习英语;而在雅礼中学期间,对基督教文化和西方文明亦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最终,因受中学教员影响,仰慕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而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并获录取。1954年,梁志明教授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历史学。期间主修亚洲史专门化,包括日本史、印度史和越南史等。同时学习俄语,兼修越南语。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正式开启学术研究之路。

关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经历,梁教授表示,自己留校任教后,受益于北大优美的环境、优良的传统、丰富的藏书等条件,尤其是北大属于全国学术研究前沿阵地,有很多一流的史学专家(如:翦伯赞、周一良、邓广铭、齐思和等),自己的研究理论水平和方法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学术视野也不断拓宽。此外,还曾于1963—1966年初赴越南留学,期间除提升越南语综合运用能力外,还专题学习越南考古学、古代史、近现代史等,并努力学习法语,积极完成中国驻越南使领馆的翻译接待任务,这些都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环境的改变、改善,自己也开始了新的教育、学术生涯。教学上,开始在北大历史系系统讲授亚洲史有关课程,并承担起研究生培养工作。科研上,结合自己此前的积累,不断升华,日积月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之后,梁教授结合自己在北大从事教学科研的经历和所积累的经验,向参加讲座的青年老师和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指出:做学术,要能够点面结合,视野开阔;要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求真务实;要能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不拘泥一格;要努力做到多学科,跨学科,而不可单一片面。他建议,从事东南亚各领域研究,要努力学好外语,至少要掌握两门以上东南亚国家的语言,这样才不至于看不清事物的全貌。此外,他专门强调:史学是人文学科之基,从事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要能对历史有较全面的认识。

说明: 问答

参加讲座的老师们积极向梁教授请教,梁教授耐心解答

最后,梁教授分享了自己研究东南亚历史的心得体会,向有志于从事东南亚研究的老师和学生传授了治学之道。他指出:关于东南亚地区,我们在强调其文化多元性的同时,也要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和层面理解其相似性或一致性。至于做学问,他强调:做学问,切忌功利之心,也要避免受民族主义的影响,要能够谦卑好学、虚怀若谷,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资料的运用,除了追求全面和一手之外,更要懂得前提是去伪存真;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不断打磨修改的过程,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坚持,不断精益求精。

讲座期间,梁志明教授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学生纷纷畅谈自己听讲座所受的启发和感想,并就自己的困惑,并向梁教授请教。梁教授就东南亚历史研究的新趋势、东南亚历史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如何做到相得益彰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师生们均表示讲座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说明: 讲座结束后合影

讲座结束后,部分师生与梁教授合影

附:主讲人简介

梁志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东南亚学会顾问。曾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东南亚史教学与研究。著有《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源远流长 多元复合—东南亚历史纵横》,合著《世界通史Ÿ当代史卷》、《东南亚近现代史》、《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等,主编《东南亚古代史:上古至16世纪初》(该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二等奖)、《当代越南经济革新与发展》、《殖民主义史Ÿ东南亚卷》、《东亚历史的巨变与重新崛起—东亚现代化进程研究》等。参与编撰《世界华侨华人词典》、《东南亚历史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外交大词典》等辞书,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上一条: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工作简报(2018年第2期) 下一条:中德文学关系创新团队工作简报(2018年第1期)

本类最新文章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负面清单 各类常规项目申报、过程、结项指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研项目经费预算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项目绩效发放指引 校级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指引 关于公布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使用流程的通知
© 201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 友情链接 RSS订阅 联系我们 管理入口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