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首页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团队 >> 团队建设 >> 正文

中德文学关系创新团队工作简报(2018年第1期)

2019年04月29日 09:02  点击:[]

2017年立项团队

中德文学关系创新团队

工作简报

带头人:卢铭君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2018年第1期

中德文学关系创新团队主编2018年4月30日

一、团队概况

中德文学关系创新团队,依托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团队带头人为卢铭君教授,洪堡学者,德国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于1999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得学士(2003)、硕士(2006)和博士(2009)学历。2009-2011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2011年作为引进人才执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德语系,2011年底取得副教授专业资格,2017年底取得教授专业资格,现担任硕士生导师、德语系系主任。团队成员为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青年骨干教师:林璐副教授、崔涛涛博士、贾晨博士、黄羽欢博士。

本课题“中德文学关系研究”是外国文学的传统课题之一,旨在研究中国与德语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本创新团队计划在现有丰厚的研究基础之上,挖掘创新点,从传统中寻求新的突破,锻炼团队,提高本校德语文学的研究水平。本创新团队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中国文学与文论对德语国家文学的影响以及德语文学文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方向一:中国文学与文论在德语国家的传播与影响;方向二:德语文学与文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二、学术动态

1.本团队于2018年3月22日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比较文化视野下的英语文学研究”联合举办“游戏”主题读书会。团队带头人卢铭君在会上作了“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以及“Spiel(游戏)概念的由来”两个主题发言。两个团队均有多位成员出席,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说明: E:\工作 gdufs\科研\科研创新团队\工作简报资料\微信图片_20190212003427.jpg 说明: E:\工作 gdufs\科研\科研创新团队\工作简报资料\微信图片_20190212003445.jpg

2.团队带头人卢铭君教授于2018年3月26日邀请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卫茂平教授赴广外举办了面向团队成员及全校师生的著名教授论坛,主题为:歌德及其生命智慧-兼论“操心”引发的时间哲学。

卫茂平教授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德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德国《国际日耳曼学年鉴》编委;《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艺》、《外语界》等学术期刊编委。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作多部;出版德语文学、哲学译著三十多部。较新成果为:著作《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德国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学术文集《新腔重弹旧调的余响》(北京三联出版社2015年);译著《迸涌的流泉》(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译著 《决定——论恩斯特•云格尔、卡尔•施米特、马丁•海德格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主编Jahrbuch der internationalen Germanistik-Reihe A Bd. 130(国际日耳曼学年鉴-A系列第130卷) (Peter Lang 2017)。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著作曾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另获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全集》翻译”,为该项目首席专家。

卫教授在报告中讲到,歌德成名作《维特》,常被视为失恋小说,因涉等级歧视,又被羼入社会批评。报告拟透过表层,掘发深意,讨论歌德作品中容易为人忽视的、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报告另一出发点为歌德代表作《浮士德》。其第二部第四场中的 “操心”之神,将把话题越过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延及德国当红哲学家、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的“时间哲学”。这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德语系师生以及其他学院教师前来旁听。讲座后,卫教授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术讨论,为年轻学者们指点学术迷津。

3.2018年3月,本团队邀请维也纳大学的日耳曼学教授Margarete Wagner到西语学院做了三场讲座,主题分别是“奥地利国家概况”、“奥地利比德迈尔德时期的戏剧与史诗”和“奥地利比德迈尔时期的诗歌”,师生反响热烈。3月29日,第三场讲座后,团队成员举行内部工作会,交流近期学术进展和心得,带头人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4.2018年4月,团队成员为准备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全国德语风采大赛,举行了一次学生指导及经验交流会。会上年轻老师们对参赛学生的演讲题目和内容、演讲技巧及台风进行了细致点评和指导。

5. 2018年10月,卢铭君教授和团队成员贾晨博士参加了复旦大学德语系举办的“奥地利文学在中国”2018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卢铭君教授和贾晨博士分别作了“海纳·米勒的美狄亚”、“Arthur Schnitzler und Shi Zhecun zur literarischen Interferenz in der literarischen Kommunikation”的学术报告。

照片?

三、科研成果

1.卢铭君教授在国际日耳曼学者大学年鉴上发表论文:

Zur Analyse der Fiktionalität in Christa Wolfs Stadt der Engel. In: Zhu Jianhua u.a. (Hg.): Akten des XIII. Internationalen Germanistenkongresses Shanghai 2015, Band 11, Germanistik zwischen Tradition und Innovation, Berlin: Peter Lang, 2018.

该论文属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类A科研成果。

2.贾晨博士发表论文:维也纳社会价值下的自我冲突——试析施尼茨勒小说《埃尔泽小姐》,刊名?

3.崔涛涛博士发表论文:德译本《蛙》:莫言在德国的“正名”之作,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卷二)(ISBN 978-7-308-18720-6),第330-340页,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年第2期

中德文学关系创新团队主编2018年8月31日

一、学术动态

1. 2018年5月14日,团队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王炳钧教授来我校德语系为高年级学生、硕博生及德语系教师进行题为“现代德语文学理论”的学术报告,王炳钧教授和在座的广外师生们分享了他对文学为什么会存在以及文学的发展的真知灼见。

2. 2018年5月,团队带头人卢铭君教授参加外国文学年会并主持小组发言。

会上,卢铭君教授的报告:莱辛剧作《明娜》中的游戏,获得了专家学者及学生的热烈反响。

照片?

3. 5月20日,卢铭君教授与团队成员黄羽欢博士带领学生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首届全国德语风采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以及“配音之星”单项奖。本次大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来自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的24名德语学子在舞台上尽展风采,展示了德语学生对于德语国家文化的广泛了解、深刻认知,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院德语系大四学生陈劲草、唐凌颖、张均参加了此次大赛。

说明: http://xiyu.gdufs.edu.cn/__local/0/97/08/F5D856E2685BDD72B1CE23CE562_210C63BF_11C01.jpg

说明: http://xiyu.gdufs.edu.cn/__local/2/08/51/C15D0A9666E1C57D433E17FE43E_8272623F_245D9.jpg

4.2018年6月7日,我院德语系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及外教与前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的波兰什切青大学日耳曼学院教授举行学术交流座谈会。座谈会上,Magdalena Lisiecka-Czop教授和Krzysztof Nerlicki教授对什切青大学日耳曼学院的师资情况及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简单介绍,并与我系各位年轻教师分享他们在德语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此外,双方围绕校际合作展开交谈,深入探讨彼此在本科生交流,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德语口译专业硕士培养领域展开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并为下一阶段的校际合作和学术交流进行长远规划。会后,卢铭君教授代表德语系与两位波兰教授交换礼物。

说明: http://xiyu.gdufs.edu.cn/__local/0/1D/4E/FFC9F5AC328F0F47406A100DF93_BE202DF8_7EB92.jpg

说明: http://xiyu.gdufs.edu.cn/__local/4/FF/C2/0A9CDF3BB1B7729297F521C2607_A11B642D_5E1FE.jpg

5.卢铭君教授参加了北京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德科学论坛分论坛‘中德文学互动’”,并作了题为“美狄亚在中国的接受”的报告。

照片?

二、科研成果

1.卢铭君教授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日耳曼学系主编年报上发表论文:

Franz Grillparzer in China – ein unterschätzter österreichischer Dramatiker? Über die Grillparzer-Rezeption in China. In: Robert Pichl und Margarete Wagner (Hrsg.): Jahrbuch der Grillparzer-Gesellschaft, 3. Folge, Band 27 (2017 – 2018), Wien: Verlag Lehner, 2018, S. 197-211.

2.黄羽欢博士在中德期刊《文学之路》上发表论文:

Lebensgeschichten von Wissenschaftlern als Konstruktion von Wissenschaftsgeschichte. In: Literaturstraße,2018 (1)

该论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类B科研成果

3.贾晨博士发表论文:

一部“寻找”与“自我反思”的小说——评彼得·汉德克长篇小说《试论蘑菇痴儿》,刊名?

4.崔涛涛博士发表译著:

《嫌疑》(译作),迪伦马特侦探小说集,韩瑞祥等译 (ISBN 978-7-02-014408-2),人民文学出版社

5.黄羽欢博士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科学文化与跨文化学术交际”立项。

2018年第3期

中德文学关系创新团队主编2018年12月31日

一、学术动态

1.应本团队的邀请,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昌珂教授于2018年9月12-13日在北校为德语系硕士一二年级及本科高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讲学。李教授的此次讲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题为《有那么三部写一战的小说》的学术报告,第二部分是以克莱斯特的戏剧《洪堡亲王》文本分析为重点的专题讲座,让德语系学子对德语文学尤其是戏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2. 2018年9月19号上午,本团队邀请海德堡大学的Dietlind Wünsche博士为德语系高年级学生举行了关于跨文化交流的讲座。Wünsche博士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帮助同学们加深了对跨文化交流的了解,掌握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一些技能。

3. 2018年9月19日,团队邀请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塞德尔教授(Prof. Dr. Robert Seidel)为我系师生举行题为“什么是文学”的学术报告。教授围绕文学概念本身,结合具体实例,与我院德语系师生一道进行了气氛热烈的探讨。会后,教授与团队成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为年轻教师的学术之路指点迷津。

4. 2018年10月25日,团队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教授张晏博士为我院德语口译MTI专硕点带来了一场关于文化活动口译实践的学术讲座。本场题为”如何准备一场文化活动的口译——以作家活动为例”的讲座吸引了我院多个语种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和部分青年教师前来参加。

5. 在德国驻广州领事馆、DAAD、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以及本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德国演员、剧作家同时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担任戏剧学院教师一职的Diez先生受邀与德语系二、三年级的同学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戏剧工作坊活动,并于2018年11月1日下午在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进行了汇报演出。

6. 2018年12月16日,德国驻沪总领事馆资深高翻黄霄翎在二教106教室为西语学院带来了一场关于口译突发情况应对及危机管理的讲座。讲座由团队带头人卢铭君教授主持,西语学院德语系青年教师、多个语种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加了讲座。

7. 2018年12月22日上午,外交部首席德语高翻肖君为广外西语学院德语口译MTI专硕点开设了讲座,题目为《我是怎样做外事口译的》。讲座由团队成员、德语MTI负责人崔涛涛博士主持,吸引了我院多个语种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前来参加,同时参加讲座的还有广州地区多个高校的师生。

8.崔涛涛博士参加了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主办的新时代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高峰论坛暨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成立大会,并作了题为“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在德国的译介与传播现状”的学术报告。

照片?

9.林璐副教授参加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移民研究高峰论坛,并作了题为《奥地利移民政策演变及其特点》的学术报告。

照片?

10.林璐副教授参加了同济大学、歌德学院、教育部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大会:对外德语——中国日耳曼文学的新希望。

照片?

11.2019年1月14日,团队召开2018年度总结会。会上总结了团队成员2018年度的科研成果,为2019年的科研工作制定了计划。

二、科研成果

1.卢铭君教授在《外国文学评论》发表论文:

虚构与回忆——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套》

该论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类B科研成果。

2.卢铭君教授在《奥地利文学在中国》发表论文:

Exil, menschliche Existenz und göttliche Transzendenz. Franz Theodor Csokor und sein Drama Medea postbellica. In: Österreichische Literatur in China 4, 2018, Liu Wei, Urs Luger, Alexandra Wagner (Hg.): Jüdisches Österreich – Jüdisches China. Wien: Praesens Verlag. 216-231.

该论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三类科研成果

3.林璐副教授在CSSCI期刊《高教探索》发表论文:

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在德国的实施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该论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三类科研成果

三、团队人才建设

团队本年度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屡获喜讯,首先是带头人卢铭君获得正高级职称,然后是林璐获得副高级职称。此外,卢铭君受聘为云山青年学者A岗。在接下来的一年,团队将再接再厉,把人才梯队建设作为团队主要目标之一,继续进步。


上一条: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研究创新团队工作简报(2018年第1期) 下一条:“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产业战略研究创新团队开题会顺利举办

本类最新文章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负面清单 各类常规项目申报、过程、结项指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研项目经费预算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项目绩效发放指引 校级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指引 关于公布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使用流程的通知
© 201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 友情链接 RSS订阅 联系我们 管理入口
访问统计